• 검색 결과가 없습니다.

於人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於人生"

Copied!
80
0
0

로드 중.... (전체 텍스트 보기)

전체 글

(1)

국로추사 菊露秋寫 규장각한국학연구원

自序

夫士之學者慣熟經史博通今古皆有志而未易得之事也有書以來天命人性之原山川 群生之理國王歷代之年紀治亂綱常之明晦賢不肖貴賤之分昭載傳籍不啻若山積然 讀之覽之者於世幾人費一生之精神勤苦歲月猶爲不足況以余下愚焉敢秉筆乎噫這 間人士奈何以忘其自家國史務習外他國史歟以是未嘗不慨嘆矣日余爲訓蒙廣求博 採多得史籍而按熟古朝鮮記○朝鮮實記○天統史○平壤史○馬韓史○渤海史○遼 東史○遼史○東史○朝鮮列傳○漢書○魏志○晉書○隋紀○唐志○唐東征紀○高 句麗留記○百濟史○新羅古志○三國遺事○東史略○東國通鑑○歷代總目○彝尊 錄○東史年表○星湖僿說○歷代一覽表○朝野輯要○大東史○輿地勝覽○東史輯 略○朝鮮史略而自檀君朝鮮開國初至于新羅末歷史編簒使其易知簡便纔爲二冊九 年九個月而拘於宂務之蝟集未得暫遑而停筆名其菊露秋寫以俟後之博識焉

著雍執徐菊秋生魄 晉山姜璘 識

菊露秋寫朝鮮歷史卷之一

檀君朝鮮[姓桓諱儉] 在位九十三年

太元甲子十月三日桓因恒雄桓儉三神王握符天印化降于太白山[今大太白山或云寧 邊妙香山或云九月山或云白頭山未詳孰是]檀木下

戊辰元年東方初無君長人生草衣木食夏巢冬穴見其神人桓儉大有聖德於是推戴爲 王國號曰檀[見古朝鮮記]三月一日王御靈宮玉殿國號倍達置五哲九部[見遼東史]

十月三日桓儉神聖御蓬亭柳闕九大部族欽仰聖德推尊爲任儉都平壤王儉城國號朝 鮮[見馬韓史]東史云地在東方朝日光明且鮮故曰朝鮮桓因主天無形質無端倪虛虛 蒼蒼無不在無不容在天無上在物無始在人無先爲造化之位日月星辰風雨寒熱暑濕 以時而行之桓雄主地厚莫厚而載河海不泄爲萬化之位生成五行百穀草木禽獸魚蟲 桓因主人爲敎化之道生而育之養以衣食敎以倫紀善惡醫藥

十月三日庚午咨汝五哲三雄地闢已久人有生亦久矣荒造猶舊太朴不散是以蠢若玆 各其欽哉太白衆岳之宗可以弘益人間宜宣敎化漸被四隅俾其有衆咸歸一焉命彭吳 掌地虞治山水開荒原以定民居命神誌掌書契造文字算數曆法以敎人道事物命高矢 掌三農百穀果實敎民以時種收命牽提汝作風伯以時動息宜和萬物命渥沮汝作雨師 不失其時宜其潤養萬物命肅愼汝作雷公宜懲陰陽理氣之不調以警衆人之心命守己 汝作雲師以時起宿宜調陰陽化成之理命東旌白掌女事針繕紡織衣服飮食當隨時適 於人生右八關條四十九日命定畢百日而行事順成使適於人間生命之保育焉[見勃海

(2)

天統史]

愚按至今十月三日開天節人之初生産設三神王位七七饗之百日饗之十月上午農家 饗農神野田農夫先除一匙飯而祭高矢禮衣着白東旌莫非出於此例也

十一月甲子親迎匪西岬神女爲王后[或云娶河伯女]生四男曰扶婁扶虞扶蘇扶餘[見 東史古朝鮮記]

壬戌五十五年春三月王曰將有洪水沈沒之憂移都于唐莊京[今文化縣唐莊坪]▣○

[見馬韓史]

甲子五十七年五月有洪水王命彭虞治之北自黑水[今黑龍江]南至牛首[今春川]東 西至于海濱[見馬韓史]

丙寅五十九年三月三日王使彭虞築塹星壇干摩尼山[在今江華]疊石而爲上圓下方 以象天地之理而祭天地神明以示報本之義[一名報本壇]▣○ [見 天統史 ]夏四月 王遣子三人至於摩尼山築城穴口曰三郞城[見天統史]

丁卯六十年春二月作崇靈殿於平壤而移都○夏四月王巡于九月山建設三神祠○夏 五月命肅愼任指導賞罰[見古朝鮮記]

甲戌六十七年八月鳳凰飛入宮庭旣而商國人箕子率詩書禮樂醫藥卜筮陰陽五行之 術士及百工技藝男女五千而亡命入于朝鮮王見之愛而奇之曰箕子卽奇子任官掌史 [見渤海天統史]

庚子九十三年王巡于阿達山化神御天在位九十三載○世系四十九代孫桓平王見其 掌史箕子爲人甚偉仁智德望而傳位箕子讓之不受拜謝翌年戊寅三月一日又徵箕子 傳位再三讓之不得已拜受傳位而奉神誥○世系四十九代歷年一千八百十一年[見勃 海天統史]世系四十七代歷年一千四十八年[見馬韓史]文獻殊徵年代國都未詳孰是 愚按渤海史云朝鮮三一神檀誥卽我朝鮮檀君之遺績也必是三月一日傳位受禪奉誥 之謂歟又按古今實記阿達山今九月山或云闕山三神降陟誤認爲有天仙東海有三神 山有仙藥云云故古之秦皇命徐市求藥不返○九月山脈有眞彦山慈悲山滅惡山也太 白山有報本壇平壤有崇靈殿九月山有三神祠歷代君王致誠祭之告祝曰實天生德肇 基東土是用享祀載錫純祜詩歌曰鬱鬱蒼蒼太白檀問誰栽者桓因氏堯耶舜耶

吾不聞漠漠雲海開神市○枝拂三千界香蒸九萬里天地侔其大日月蓄精神于彼山檀 下乃降神聖人○李朝正祖致祭三神祠告祝曰若稽古三聖于彼東檀木香臭啓無窮○

桓因上帝位○桓雄天王位○桓儉檀君位○又致祭于崇靈殿告祝曰太師設敎夫子欲 居爲嘉乃俗不見厥初○朝鮮始祖檀君之位○於赫檀木神人以降首出庶物以奠海東 立道以敎建極以治白頭靈宮靑邱神市神母剪栽以禦寒暑彭虞告功宮室完固高矢掌 農百穀成實神誌掌契彝倫敦序義在崇報誠有不隔建廟設奠格思可斁噫彼羽毛猶知 報本況以人兮不肯追遠○頌曰大燾何歲地拓何際日明何時月照何霄山何世奮檀生 何地迺降神人于彼木下

(3)

文聖王[姓子諱胥餘殷王武乙子理子箕國名子爵故曰箕子見中國史渤海史云姓箕諱 子遼史云姓奇諱子未詳孰是] 在位四十年

己卯元年春王乃著洪範九疇○於是王乃敎民以彝倫禮義勸課農桑約法三章設禁八 條殺人者死傷害者贖穀盜賊者家族男女沒入爲其家奴婢是時犯禁而贖者五千人○

於是百姓各得其所各盡其樂國家大治山無盜賊野無侵掠夜不閉門男女異路路挾種 柳民皆讓畔矣衣服用布帛飮食用籩豆衣冠文物悉遵華制節用愛民使民以時田野闢 人民給賞善罰惡立功立事官無事東方寧敎化大行民歌昇平遊嬉笳鼓之聲遠近相聞 鷄鳴狗吠之聲達乎四境矣其後子孫漸拓國境西通遼河南界漢水北至春川東屬咸興 江陵其後子孫無道驕虐民怨盈天燕王乃遣秦開攻取西方二千餘里地以滿潘汗三邑 爲國界朝鮮遂弱耳[見馬韓史]

辛巳三年春三月太上王桓平巡于太白山化神御天王乃詔令臣民戴平陽笠而着服哀 悼思慕之心猶竹之不變爲國忠義之節如竹之貞操故使平陽子以竹爲冠以表永世不 忘之紀念而定行冠[見馬韓史]

戊午四十年王崩太子松卽位自文聖王歷莊惠王松敬孝王洵恭貞王伯文武王椿太原 王孔景昌王莊興平王捉哲威王調宣惠王索誼讓王師文惠王炎盛德王越悼懷王職文 烈王優昌國王睦武成王平貞敬王闕樂成王懷孝宗王存天老王孝修道王襄徽襄王邇 奉日王參德昌王僅壽聖王朔英傑王藜逸民王岡濟世王混靖國王璧導國王澄赫聖王 騭和羅王謵說文王賀慶順王華嘉德王詡三老王煜顯文王釋章平王潤宗統王否是時 秦始皇遣蒙恬築長城至遼東王大畏秦强養兵堅守使藩戍察異言異服之人[見馬韓 史]

己卯十二年夏四月王崩太子準卽位 哀王[諱準宗統王子] 在位二十七年

庚辰天保元年春王詔曰鰥寡孤獨當爲賑恤勸課農桑飮食居處當爲儉朴而輕視金銀 珠玉布衣草履日習兵戈自是國民好勇强悍善用干戈國富兵强外無侵掠時稱强國矣 [見馬韓史]

己亥二十年二月燕人衛滿亡命東渡浿水入于朝鮮願爲藩臣而欲居西界王愛而憐之 拜爲博士乃封百里使守西鄙[見朝鮮列傳]

丁未二十七年滿誘聚亡命黨千餘人遣使詐告於王曰方今漢兵分道來侵假兵輕銳九 千臣當使帥而拒守摠管衛戍王悅而許之於是滿率大衆圍宮城襲擊王不能當敵浮海 而南奔入于金馬攻襲馬渚而定都國號馬韓統率五十餘國大國萬餘戶小國數千戶○

九月追尊箕子爲太祖文聖王其後四十世皆爲王呈諡[見馬韓史]冬十月辰韓弁韓皆 來朝○十一月王崩太子卓卽位

武康王[諱卓哀王子] 在位四年

(4)

戊申元年三月王命相國築城於龍華山辛亥四年二月王崩太子龕卽位 安王[諱龕武康王子] 在位十二年

癸亥十二年夏四月王崩太子寔卽位 惠王[諱寔安王子] 在位三十四年 丁酉三十四年秋八月王崩太子武卽位 明王[諱武惠王子] 在位三十一年 戊辰三十一年春正月王崩太子亨卽位 孝王[諱亨明王子] 在位四十年

癸酉五年平壤後朝鮮衛滿地方數千里傳至孫右渠漢人亡命滋多所諭側耳好聽然曾 不朝漢漢帝遣涉河詐稱亡命誘右渠曰竊爲大王計莫如朝漢若從親爲一則塞外諸國 不敢入寇大王高臥禁中諸臣垂拱國家無事矣若不事漢則漢率數萬之强兵以攻不服 之弱國無異於千斤之重於鳥卵之上必不能保矣願王熟慮之王不肯聽而怒曰寡人地 方數千里帶甲數十萬奈何屬漢乎涉河惶恐欲還而至浿水右渠命馭者曰若有送涉河 者則直時刺殺涉河聞而亡命出塞歸報漢帝拜河爲遼東都尉使備右渠渠聞之出師急 擊襲破漢帝聞之大怒遣左將軍筍彘將兵數萬屯遼東右渠聞之又發大兵攻破左將軍 先鋒敗走漢帝復遣樓船將軍楊僕帥精銳數萬自齊渤海直走王儉城右渠堅壁固守不 出乃使人潛窺虛實而知其兵甲弱小遂出兵急擊大破逐北樓船單騎亡命遁匿於山中 復聚散兵與筍彘合力戰於浿水久而不決知其不能易破乃使衛山往說右渠曰漢之餽 糧多積援軍連續精銳大振以小敵大無異於驅群羊以攻猛虎其不格明若觀火竊爲大 王計不如早服而和親以保殘民按甲休兵高枕無憂矣右渠大叱欲殺之左右諫止衛山 乃亡命歸報曰往見陣勢攻之不取誘之不聽不如縱反間楊僕然之乃使人縱反間殺右 渠降者賞千金封萬戶右渠聞之恐爲臣弑乃遣太子入謝獻馬五千匹饋其軍粮率精兵 數萬方渡浿水欲自入謝遂引歸漢將恐有他變謂山曰太子雖降不可使人親近晝夜持 兵示威太子亦疑被殺遂詐稱病歸之衛山反報漢帝使使召罷浿水屯軍又使左將軍筍 彘圍其西南與樓船將軍合力攻之右渠堅壁固守數月相拒不能決勝筍彘率燕兵樓船 帥齊師渡海進軍急擊徑入右渠知不能敵乃密送間使入於樓船而約降然樓船以前日 見欺尙不快信是時筍彘請樓船促戰詐稱病不戰而不爲戰備筍彘乃疑樓船與右渠謀 叛不敢復言[見朝鮮列傳]

丁未二十七年二月漢帝見戰久不決命濟南太守公遜遂往征入陣筍彘具告於遂曰樓 船詐稱病不戰欲下不下此必有異謀遂亦然之歸報漢帝使使持節捕縳樓船置於左將 軍中遂與彘合勢進軍急擊渠臣韓陶王映等相與謀奏曰先是約降於樓船而今逮捕漢 之兩將翼而擊之甚急不能拒敵國之存亡可立而待矣請不如早降而和親渠怒而不聽 於是韓陶等殺右渠而降漢軍入城鎭撫殘民而盡平定置眞藩臨屯樂[音洛]浪玄菟[音 都]四郡後朝鮮衛氏三世而亡凡八十七年[眞藩今遼東臨屯今京畿西道及黃海東道

(5)

樂浪今平壤春川玄菟今咸興○見朝鮮列傳]其後漢昭帝以眞藩玄菟爲平州都尉府臨 屯樂浪爲東區都尉府遣將守之是時百姓不從漢法自立慕容氏爲君長且高句麗起於 西北據有玄蒐樂浪漢以地遠難制罷都尉府其後漢靈帝更置玄菟樂浪遼東太守高句 麗王後孫强大廢慕容氏爲庶人攻漢而復舊地慕容氏二世而亡凡六十九年[見留記]

辰韓紀[辰當作秦]

辰韓馬韓屬國其先秦人也哀王甲申畏秦苛政亡命浮海而避入于馬韓王割與東界以 處北接穢貊南隣弁韓統率十二國[今慶州]國號秦韓國係馬韓故不能自立世世嗣位 皆是馬韓人後爲新羅所滅世繼年代史記別無詳徵焉[見朝鮮列傳]

弁韓紀

弁韓其先不知馬韓屬國在秦韓南界與馬秦同居拜稱三韓弁韓統率十二國大國四五 千家小國六七百家後爲首露王[駕洛國始祖卵化者金官]所滅世繼歷代史記無徵而 不可考[見朝鮮列傳]

戊申四十年春三月王崩太子燮卽位 襄王[諱變孝王子] 在位十五年 癸亥十五年夏五月王崩太子勳卽位

元襄王[諱勳元襄王子] 在位二十六年

甲子元年夏四月丙辰朴赫居世建國於秦韓之地國號徐羅伐○先是東海濱山谷六部 村居民無君長而自治生活[六部一曰閼川楊山二曰突山高墟三曰觜山珍支四曰茂山 大樹五曰金山加里六日明活山高耶]見赫居世爲人英俊有德異於凡人遂立爲君時年 十三[按東史國號徐羅伐又曰新羅又曰斯盧又曰鷄林智證王時確定新羅]初高墟村 長蘇伐公望楊山麓羅井傍林間有白馬跪拜長嘶往觀之馬忽不見惟有一大墮卵於心 大有怪疑遂拔劍剖之嬰兒卽出喜而收養[卽蘇伐公養子]辰國人以卵似匏故以朴稱 姓也[是時方言呼貴人曰居西干]

戊辰五年[徐羅伐五年]春正月羅王娶閼英爲妃○初閼英井有一老龍右脅生女兒適 此行旅老嫗見之以爲神而收養以名閼英及長才德兼全智識過人時稱天生二聖[朴赫 居世閼英]○[見羅古志]

辛未八年[徐羅伐八年]三月倭兵侵新羅邊境聞羅王神明聖德乃還軍[倭今日本在朝 鮮東南]

庚辰十七年[徐羅伐十七年]春羅王巡六部勸課農桑敎民禮義以親九族平章百姓始 造鐵貨以物交易庶績咸熙[見羅古志]

(6)

壬午十九年[徐羅伐十九年]春三月弁韓王聞徐羅伐聖德文化持幣來朝[見東史]

甲申二十一年[徐羅伐二十一年]春二月王築金城[在今慶州郡東]夏四月高朱蒙嗣 卒本扶餘[玄菟開原]王位國號改稱高句麗○初北扶餘王解夫婁年老無子遍祈名山 大川一日至鯤淵御馬見大石長嘶垂淚停蹄夫婁怪之回轉其石中有一孔一小兒呱呱 而出泣夫婁大喜曰此必天賜奇兒直抱歸養形似金聲似蛙故名稱金蛙及長立爲太子

○先是卒本[扶餘]王相國阿蘭弗奏曰昨夜夢中天皇請於臣曰將使吾之子孫建國於 此地扶餘王預避他處此將奈何東海濱加葉原[郡名]山明水麗人多地肥穀利倍出可 以遷都王然之乃移都於加葉原國號東扶餘居無何有解慕瀨[一名夫婁]者建國於北 扶餘自稱天帝子○解夫婁卒嗣子金蛙立○秋七月金蛙巡狩至于太白山南方優渤氷 [在今寧邊]有一女痛哭往問其故曰妾本是河伯之女柳花蛙異之卽載同還使處幽室 每朝旭日之陽入穿門孔直照晩睡之腰下仍以姙娠十五個月生一大卵使人棄之犬豚 不食棄之路上馬牛避不踐棄之寒氷鳥覆翼之以爲神乃收之欲剖不能卽還柳花受之 善裏使處溫突旣而甲圻坼而出兒大喜收養卵甲似朱帛蒙故名曰朱蒙及長骨相秀英 年甫七歲才器過人氣力蓋世自作弓矢善用干戈時人通稱我國名將獨有朱蒙常與王 [金蛙]之七子[果母兄弟]遊戲惟朱蒙獨特出凡太子帶素請於王曰朱蒙非常之人恐 有後患不如早殺之王不聽使朱蒙牧養國馬朱蒙知其馬之駿駑駿者減食瘦之駑者善 飼養肥矣後日王[金蛙]出獵乘其肥馬蒙乘瘦而從之獵獸甚多自是王子諸臣尤忌大 畏相與謀殺柳花知之附耳暗通朱蒙乃與鳥伊摩離陜父[音甫]欲渡淹� [今鴨綠江]

水漲而無舟蒙仰天歎曰余以河伯之外孫追兵在後命在頃刻此將奈何言未畢魚鱉浮 出成橋乃急渡行至毛屯谷有三人[一着麻衣二着衲衣三着水藻衣]問子等何許人曰 吾等待將軍而到此蒙大喜問其姓名曰余等無姓而但有名[麻衣再思衲衣武骨水藻衣 默居]乃賜姓克氏仲室小室而告衆曰我承天命欲建王基久矣今適遇三賢此豈非天授 耶遂揆其才能事各責任行于卒本川[卒本扶餘紇升骨娥在寧古塔南方成川]見其土 地肥饒山河險固因以欲都築宮未遑結蘆於沸[音不]流水上而定都襲取漢之高句麗 縣仍以國號高句麗以高爲氏時年二十二四方聞其蒙之神明聖德來屬者多矣時靺鞨 數侵寇遂擯斥之是後靺鞨畏服不敢復寇焉王[朱蒙]見其沸流水上菜葉浮來逐流而 去知人居上假稱出獵而往見之沸流國王松讓出迎拜謝曰寡人僻在海隅未得君子今 日邂逅相逢亦非天緣耶王從何處而來都於此乎曰余本北扶餘人亡命逃避建國於沸 流水上松讓曰寡人累世都此爲王然地陜民小猶爲不足今且王定都日淺屬於寡人如 何王[朱蒙]大怒曰然則才能相較以決勝負如何松讓不能抵敵足脫不及矣[見天統 史]

乙酉二十二年[徐羅伐二十二年高句麗二年]夏六月沸流王降于高句麗王以沸流國 爲多勿郡拜松讓爲多勿郡主

(7)

丁亥二十四年[徐羅伐二十四年高句麗四年]秋七月高句麗王築宮室城郭於卒本扶 餘[見留記]

己丑二十六年[徐羅伐二十六年高句麗六年]夏四月王崩太子貞卽位○夏五月徐羅 伐王遣使弔慰○冬十月徐羅伐改國號曰新羅[見馬韓史]

稽王[諱貞元王子] 在位四十年

癸巳四年[新羅三十年高句麗十年]夏四月樂浪人來侵新羅見其夜不閉戶山無盜賊 道不拾遺自不勝愧而謂曰有道文明國不可以襲擊侵寇乃引兵還去[見天統史]

甲午五年[新羅三十一年高句麗十一年]冬十月高句麗攻滅北沃阻等四國[一荇人國 在寧邊二沸流國在沸流水上三北沃阻在不咸山四巴婁國在遼東]而爲郡移都於平壤

○北沃阻[今咸鏡北道渭原]北接巴婁[肅愼靺鞨在不咸山北東接大海]負山帶海人 皆勇强然臣屬於扶餘○先是巴婁數侵沃阻沃阻畏懼逃避常處巖穴每當嚴冬還宮至 是爲麗所滅[見天統史]

丁酉八年[新羅三十四年高句麗十四年]秋八月高句麗王生母柳花卒於東扶餘扶餘 王以王禮葬之建神廟麗王聞之執玉帛而往謝之[見東史]

辛丑十二年[新羅三十八年高句麗十八年]春二月羅王遣瓠[音胡]公修貢於韓王讓 責曰秦弁二國本是朕之屬國新羅建國合幷以後朝貢怠慢事大之禮豈如此乎且秦弁 之罪都在於羅當責還屬可也瓠公對曰我國二聖[赫居世閼英]創業以來國家大治秦 弁樂浪倭國皆畏服然吾王守禮無驕如此修貢大王今當致謝反爲怒責何故乎王益怒 欲殺之左右諫止乃許還[瓠公本是海島人以瓠繫腰渡海而入新羅羅王以瓠繫腰故彌 瓠公姓不知]○[見朝鮮列傳]

壬寅十三年[新羅三十九年高句麗十九年]夏四月高句麗王朱蒙薨太子類利立是爲 琉璃王○初朱蒙娶禮氏姙娠王出遁後禮氏生類利及長爲人俊秀才器過人常弓矢每 日射雀一日誤中少婦水盆婦罵曰無父不敎無禮頑惡類利大慚歸問其母曰父今安在 哉母笑曰汝父無定類利乃叩地號泣曰無父之子何面目立於世乎遂欲自殺母曰憐爾 戲談耳爾父非常之人斯國不容北奔開國曰父爲君而子爲匹夫寧不愧人乎曰汝父往 時語予夫婦相別不可無信表余藏物於七嶺七谷石上松下尋此來我者眞吾嗣子汝尋 此物父子相逢以保老母如何於是類利遍踏山谷搜索不得放聲痛哭矣一日柱礎間大 聲震出往見之有七稜[觚稜]自解曰七嶺七谷卽七稜石上松卽柱也大喜乃搜索柱下 得一斷劍而告其母乃與屋智句鄒都祖等共至卒本遂出斷劍獻於父王王大喜出其所 持斷劍合連乃爲一劍於是立類利爲太子[見留記]

癸卯十四年[新羅四十年高句麗元年十濟元年]先是高朱蒙亡命逃避於卒本扶餘國 扶餘王無子只有三女見其朱蒙爲人俊秀乃以二女妻之生二男長曰沸[音不]流次溫 祚及長見其先娶禮氏所生類利爲太子恐爲不容沸流兄弟陰與鳥干馬黎等十人南遁

(8)

至漢山登負兒嶺望占可居地沸流欲居海濱馬黎等諫曰惟此河南北帶漢水東據高岳 南接沃野西阻大海可宜定都沸流不聽乃築彌鄒忽城於海濱因以定都○春三月高溫 祚亡命入于馬韓王見其爲人非凡愛而奇之割東北界百里地而封王於是溫祚築慰禮 城於河南[今稷山]建國定都以馬藜等十人爲輔相國號十濟○十濟與高句麗同出扶 餘世系相續故建東明王廟[見馬韓史]○冬十月東沃阻遣使修貢於新羅獻良馬二十 匹[東沃阻在蓋馬山東今咸鏡道咸興人性剛直勇悍善戰]

甲辰十五年[新羅四十一年高句麗二年十濟二年]○夏四月十濟侵寇馬韓王親帥精 兵應戰敗走避于錦峴固守不出濟兵引退[見馬韓史]

乙巳十六年[新羅四十二年高句麗三年十濟三年]○春正月濟王以族父[音甫]乙音 爲將軍兵騎都督以拒靺鞨之數侵○冬十月高句麗王妃松氏薨王復娶二姬一禾姬[鶻 川人]二雉姬[漢人]二姬爭寵各置東西宮王出獵七日不返禾姬妬罵曰汝漢之賤婢何 其無禮甚耶雉姬大慚亡去王卽追雉姬不肯歸來[見朝鮮列傳]

庚戌二十一年[新羅四十七年高句麗八年十濟八年]○春二月靺鞨侵寇慰禮城濟王 堅閉不出數月糧盡而歸王簡出精兵數千從其間路追擊於大斧峴大敗靺鞨○秋七月 濟王築馬首城設柵甁山樂浪太守遣使告曰前結和親誼同一家今逼我境建築城柵是 何故耶若不變舊誼毁城破柵則已不然則請加兵威以決勝負如何王曰築城設險守國 之常道奈何因此變其親誼乎若恃强出師則小國亦以待戰矣自是樂浪遂絶和親[見朝 鮮列傳]

壬子二十三年[新羅四十九年高句麗十年十濟十年]○夏四月麗王謂群臣曰今鮮卑 [西伯里亞]恃其險固數侵國境若有制斥者則必賜重賞扶芬奴獻策曰鮮卑勇悍不可 以力鬪使入縱反間以示國小兵弱則彼應輕凌軍不設備矣臣當乘其隙出精兵從間道 而進王出羸兵小數屯於珹南而遊擊佯敗而走彼必空城而來追矣至是臣急進軍入其 城建旗王當回軍反攻則必破矣王然其計鮮卑果空城追出芬奴疾入其城中立軍旗粮 馬婦女兵甲盡奪殺傷無數鮮卑聞之大驚棄其旗鼓兵甲疾走到城城中皆芬奴卒卑魂 不扶身時王回軍急攻鼓角喊聲天地震動左右翼而擊之鮮卑自知計窮力盡乃出降王 還宮卽日擊牛置酒以饗士卒慰勞召扶芬奴賞賜食邑芬奴拜辭不受曰此王之聖德何 爲臣之功乎王益奇之乃賜金三十斤良馬十匹[見留記]

癸丑二十四年[新羅五十年高句麗十一年十濟十一年]春正月北扶餘王遣使於高句 麗請曰大王送太子委質於我國如何麗王大畏强大使太子都功欲以爲質太子不肯行 帶素[北扶餘王名]由此含怒縮頞矣[見渤海史]夏四月濟王后薨王謂左右曰靺鞨數 侵邊境勢不自安故意欲遷都於漢南矣今當喪變因以未果○秋八月濟王遣使馬韓請 定國界王從之[見東史]

乙卯二十六年[新羅五十二年高句麗十三年十濟十三年]春三月沸流王以海濱彌鄒 賊土濕水鹹不可王都將欲遷而往見慰禮城田野闢人民給國泰民安於心不勝慙恚遂

(9)

自死於是海濱百姓聞之莫不流涕朝覲訟獄謳歌者盡歸於十濟曰吾君之弟也於是濟 王鎭撫來民使處沃土國號改稱百濟劃定疆域北至浿水[今谷山能成江卽浿江上流]

南界熊川[今公州錦江]西接大海東臻走襄[今春川]○[見東史]

辛酉三十二年[羅五十八年麗十九年濟十九年]春正月百濟移都於漢山王巡狩各郡 勸課農桑築漢城於漢江西北使民分居○秋八月東沃沮王使使持節入謝新羅曰寡人 曾聞韓南有聖君而久無聘禮辜負實多遂獻良馬二十匹[見朝鮮列傳]

癸亥三十四年[羅六十年麗二十一年濟二十一年]春三月高句麗移都於國內城[今楚 山北鴨綠婆猪兩水合處]復築慰那巖城[見留記]

甲子三十五年[羅六十一年麗二十二年濟二十二年]春三月新羅王薨越七日王后閼 英薨葬於蛇陵[在今慶州]太子立是爲南解王[見羅古志]

戊辰三十九年[羅四年麗二十六年濟二十六年]春三月羅王見其昔脫解爲人俊秀非 凡才器過人以女妻之脫解本是多婆野國人[多婆野國在倭國東方二千里]多婆野國 王娶女國王之女姙娠而生大卵是其不祥乃棄之王后以寶帛重裹入櫝投海流至金海 金官國海濱人怪之不取流至辰韓阿珍浦口[今迎日郡迎日灣]飛鵲隨噪有一老嫗見 而怪之取來開櫝出一小兒奇而養之鵲去鳥而爲姓昔脫其裹解其櫝而名爲脫解及長 漁業養嫗以孝嫗曰汝非常之人才當修學立身揚名脫解然之遂力學天文地理而望占 楊山麓瓠公宅地固以居之時羅王聞其賢而請見爲婿[見東史]○四月高句麗太子解 明往黃龍國而還○初麗王遷都解明不肯從留於古都黃龍王知其解明有力好勇遣使 與强弓解明拜謝受之大悅彎而折之張目大叱曰非我有力弓不勁所致使者大慚歸報 王大驚畏忌及麗王聞而知其有隙使使請於黃龍王曰寡人之子解明不孝太甚願王爲 寡人而誅之王然之使使請解明願一見之解明直欲往之左右諫曰今黃龍王無故請見 願公子詐稱病母往以觀其變曰天不欲殺我黃龍王於我何如乎遂行至王見之大畏不 敢近害反以厚禮拜送焉○秋七月濟王謂諸將曰隣接馬韓方今上下離心若爲他國所 滅則如脣亡齒寒後悔莫及我先取得可也乃出兵擊之圍圓山錦峴[今羅州]數月王堅 壁不出濟兵粮盡遂還矣[見三國史]

己巳四十年[羅五年麗二十七年濟二十七年]春正月王召諸臣曰寡人無德不仁民固 國殘兵疲糧絶勢不當力不及此將奈何於是擊牛置酒以祀宗廟社稷以勞臣民而仰天 痛哭曰天之曆數於余畢歟遂擧二城而降于百濟濟王鎭撫韓民移居漢山馬韓遂亡自 箕子朝鮮四十一世馬韓朝鮮八世歷年共合壹千一百六十一年[見馬韓史]

愚按檀君朝鮮國統傳之箕子馬韓馬韓國統傳于百濟朝鮮國統百濟爲是無疑此卽修 史家之筆例也

百濟朝鮮

溫祚王[姓高諱溫祚高句麗王高朱蒙第三子]在位十九年

(10)

庚午元年[羅六年麗二十八年]春正月王詔群臣曰明其明德賞善罰惡立功立事小無 錯誤當鎭撫馬韓民卒○先是扶餘王遣使告麗王曰我先王與先君東明相好從親以小 事大禮也以幼事長順也王能禮順可保社稷矣王笑而答遜侍側太子無恤張目大責餘 使曰我之先王生而神異貴之先王讒諸父王辱我先祖以牧馬見機而出奔今大王不顧 昔日之愆自恃兵强輕視我邦於理不當歸報大王母貽累卵之危至是餘王出兵侵攻無 恤設奇計伏兵于鶴盤嶺下急擊大破餘軍一兵匹馬不得還矣[見朝鮮列傳]春三月麗 王召謂解明曰向遷都時汝違父命且結怨於隣國而貽害豈謂人子乎乃賜劍而死太子 遂欲自殺左右諫曰大王長子已卒太子當可承後今不察誹讒之有無且不忍一時之怒 責而自殺不可解明曰向者黃龍王與我强弓彎而折之余非輕視今得責於父賜死豈可 違父命乎遂出礪津東原以槍揷地走馬觸槍而死時年二十一時人憐之莫不流涕以王 太子禮葬於東原[見留記]

乙亥六年[羅十一年麗三十三年]冬十月馬韓舊將周勤意欲復國乃收合散卒起兵攻 取百濟水谷城[今谷山]而據守王聞之帥兵五千而討之勤計窮力盡不勝憤恚遂自殺 濟將捕兵數千殺其妻子遂平定[見朝鮮列傳]

戊寅九年[羅十四年麗三十六年]夏四月麗王三子游於礪津而溺死王哀憐不已使人 求屍不得旣而沸流人祭水得屍以聞遂以太子之禮葬於王骨嶺賜其祭需良田十頃賞 賜黃金十斤○夏五月高句麗附屬七國降於新羅○冬十月麗王薨葬於東谷東原太子 無恤立是爲武神王自幼聰明及長大有度略矣[見東史]

己卯十年[羅十五年麗三十七年]秋七月高句麗西伐梁貊滅之廣拓遼東界[見留記]

辛巳十二年[羅十七年麗三年]秋九月麗王巡於骨川得神馬名曰駏騾○冬十月扶餘 山氓得一赤鳥一頭二身乃爲異之獻於其王餘王見之神異使使獻於麗王曰鳥本黑色 變赤兼二身是休徵合幷二國矣願大王心獨喜自負麗王遣使回謝曰北方之色變南方 之色且赤鳥瑞物君得之不有以送我國兩國存亡姑未判決餘王聞之大驚大悔焉[見留 記]

癸未十四年[羅十九年麗五年]春二月麗王欲攻扶餘率兵至利勿林夜聞金聲而怪之 使人搜索多得金璽兵器等王大喜曰此必天賜祝天拜受翌日行至神谷偶逢一人身長 九尺眼閃面白而遮路跪拜曰小臣北溟之人怪由[姓名]聞大王方欲北伐請從取其餘 王首欲成大功王大悅許之於是遂進軍於南方地多泥淖故屯陣於平山解鞍休兵時帶 素[扶餘王名]乘其不備休息而出兵欲急襲攻之反陷於泥淖不能進退麗王遣怪由拔 劍大呼急進左右翼而擊之餘軍皆從風而靡怪由直走斬其王首然其餘殘軍數萬尙不 降服且麗軍糧盡士飢莫知所措會大霧作不辨咫尺七日不通王使人作偶執其兵器列 立于營門內外乃陰使將卒夜出間道而還宮餽餉士卒曰寡人以不德輕伐扶餘雖殺其 王未平其國損失軍資是皆朕之不察論功行賞封怪由千戶遂慰撫百姓弔死問孤國人

(11)

悅服矣[見留記]

甲申十五年[羅二十年麗六年]春羅王召謂儒理昔脫解曰我去後爾曺兩姓互相嗣位 可也及王薨太子儒理讓位於脫解脫解固辭不受曰神器[卽天下]不可以任庸人選其 人而委之可也余嘗聞聖智人多齒噬餠爲試使儒理試之餠齒痕多其有聖智於斯可知 遂迎卽位是爲儒理王自是國人稱頌脫解之賢智無雙[謂君曰齒畫曰印金曰人君語傳 變更]○[見東史]

乙酉十六年[羅齒畫元年麗七年]春二月羅王祀于宗廟大赦改元齒畫○九月濟闕內 鴻雁成陣飛入卜者奏上曰此其國家休徵將有遠方諸民來矣旣而南沃阻仇頗解等二 百餘人入于斧壤請於王曰曾聞大王之仁德欲爲臣民而遠來也王喜而許之使處漢山 西各隨其才器而任務忠實行事[見東史]

戊子十九年[羅齒畫四年麗十年]二月王崩太子多婁卽位德器寬厚威望畏重矣○七 月漢遣遼東太守將兵數萬伐高句麗丸都城[在今滿州北隔江]麗王與群臣會議欲急 戰備右輔松屋句奏曰臣聞恃德者存恃力者亡且今漢國荒廢盜賊蜂起無名出兵必是 邊將窺利擅侵我邦逆天恃力之師何必成功乎願大王據守堅壁出奇計必破漢軍無足 憂也左輔乙豆智獻策曰小國之恃强必大國之所擒吾邦之將卒與漢之兵士孰多乎寧 以智謀取敵可不可以力取也願王策安決焉王曰然則計將安出對曰大王閉城固守以 其殘兵遊擊可也王然之乃入於慰那巖城固守數月漢軍不解王謂豆智曰勢守不能奈 何爲之豆智奏曰漢兵謂我城中無水久圍待渴宜取池魚包裹水草以酒饋慰漢軍王從 其計遣使遺書曰寡人無德百萬大軍風餐露宿於弊境甚是未安故玆以薄物以供饋貴 軍左右於是漢將回謝大驚曰彼城內必有池水不可易破乃報漢王曰臣帥兵出戰已久 小無成功罪死無錫特加宥赦且麗軍方强不可以智求力鬪遂引兵退去麗軍先遮歸路 逆戰而且追後急擊大破漢軍所獲甚衆矣○冬十一月羅王微行畿內見老嫗凍餒而嘆 曰寡人忝居民首民飢至此將如之何乃命有司存訊鰥寡孤獨困窮而賑貸之隣國百姓 聞之來者甚衆矣[見朝鮮列傳]

多婁王[諱多婁溫祚王子]在位四十九年

己丑元年[羅五年 麗十一年]春三月王巡于南方賑貸貧窮壬辰四年[羅八年麗十四 年]二月羅王設官位十七等[伊伐坐伊尺飡匝飡波珍飡大阿飡皆王族自阿飡重阿飡 四重阿飡吉飡沙飡級伐飡大柰麻重大柰至于九重柰麻十一曰自柰麻重柰麻至于七 重柰麻十二曰大舍十三舍知十四吉工十五大鳥十六小鳥十七造位]○羅王召六部長 各賜姓曰李崔孫裴鄭薛分作二部使二女率部內女子每年七月十五日會合針繕紡績 竸技試才每日至夜分罷至八月十五日試合考功多小以決勝負負部設酒食以謝勝部 相與歌舞作百戲謂之嘉排有一負女起舞嘆歌曰會蘇會蘇其音哀雅後人作歌會蘇曲 [見羅古志]○春麗王以南部使鄒勃素爲沸流部長先是仇都逸苟焚水三人爲沸流部

(12)

長性好貪鄙以克其慾百姓含怨然王

以舊國臣故不忍加誅廢爲庶人以素代之三人詣素謝曰余等小人犯禁已久慚悔不堪 願公特加恕罪使得自新死亦無恨素乃許座曰人孰無過改則善人遂許友之仇都等大 愧遷善王聞而譽曰不用嚴法以善徵惡是其謂賢人賜姓大室○夏四月麗王攻取漢樂 浪○初麗王子好童出遊於南沃阻樂浪王崔理見而甚愛遂載而歸以女妻之時樂浪國 有鼓角若入敵兵則鼓角自鳴好童將欲還國潛謂其妻曰汝入武庫割破鼓角則以禮聘 之偕老百年女直入武庫破裂其鼓面角口而反報好童大喜寵愛卽還國勸王襲取遂出 兵奄至城門崔理見其鼓角皆破不鳴而方覺得詐計之所爲遂殺其女而詣降○冬十一 月麗王後宮所生好童容貌甚美得寵於王王妃恐其奪嫡而讒訢曰好童於余無禮欲姦 王亦懷疑使人勸自白其然好童大叱曰天地神明昭著奈何以人强欲爲禽獸乎是皆嫡 母之妖惡貽吾身父亦疑而憂之生亦不可遂自殺[見留記]

癸巳五年[羅九年麗十五年]二月王詔曰農者天下之大本不務其本民何以得生乃許 南州廣拓稻田[見東史]

壬寅十四年[羅十八年麗二十四年]初駕洛有九部我刀干汝刀干等九人各爲酋長分 居山野無君臣位號矣是時我刀干望見龜峯瑞氣沖天且空中暗聞聲音就而得一金櫝 直開有金卵六箇未幾皆化六男奇偉長大衆皆驚異因金卵以金姓因始見名首露及長 衆皆推戴首露爲王開國號以駕洛[駕洛卽伽倻今金海]其餘五弟二曰阿羅伽倻[今咸 安]三古寧伽倻[今▣昌咸昌]四星山伽倻[今星州]五大伽倻[今高靈]六小伽倻[今固 城]皆在於新羅西南統稱駕洛國首露王築城郭宮室鎭撫百姓初首露南遊於印度[國 名]天竺國王踰陀見其爲人雄秀非凡以其公主許阿欲其妻之首露曰若有如此意則第 待成功許阿云言先事後必有信表首露然之以割茜旗分操而歸焉是時許阿聞首露開 國緋茜旗隨風高懸渡海而至駕洛首露設幔於宮西而親迎許阿以其茜旗合幅示信首 露涓吉行禮同輦入闕生十男二女從母姓而稱許[金海金氏許氏皆其苗裔]○[見駕洛 史]

甲辰十六年[羅二十年麗二十六年]九月漢軍攻取樂[音洛]浪爲縣薩[音殺]水[今安 州淸川江]以北皆屬漢○冬十月麗王無恤薨太子解憂以年幼不能攝政故群臣立王弟 解邑朱是爲閩中王[見三國史]

丁未十九年[羅二十三年麗三年]秋七月麗王出獵見石窟謂左右曰寡人生去後葬於 此○冬十月高句麗蠶支部落大家戴升等遁走樂浪降於漢軍[見留記]

戊申二十年[羅二十四年麗四年]春麗王解邑朱薨其姪解憂立是爲慕本王暴虐無道 百姓怨聲盈路○夏四月左輔屹于卒王率近臣而弔慰痛之甚哀矣[見濟史]○冬十月 麗王出兵襲擊漢北平漁陽上谷太原等地皆拔取之漢遣使請和麗王然之遂許和親[見 留記]

癸丑二十五年[羅二十九年麗五年]麗王無道坐則籍人臥則枕人或搖動則遂殺之若

(13)

有諫臣輒殺之侍臣杜魯恐其見殺遂弑其王立琉璃王之孫宮是爲太祖王年甫七歲未 能臨政故太后垂簾聽政[杜魯恐禍及己乃大哭或曰子何哭之曰撫我者卽后虐我者卽 讐今王行虐以殺人爲政是乃國民之讐懷劍侍王王引而籍坐直拔劍斬弑國人以太子 翊不肖不可委社稷琉璃王孫宮迎立爲王太后垂簾聽政太后卽扶餘人]

丁巳二十九年[羅三十三年麗四年]九月羅王臨終遺命曰脫解國之親戚而功多且寡 人之二子不肖而況先王之垂訓乎以承大位言了而薨葬於蛇陵迎南解王之婿昔脫解 卽位是爲脫解王[見東史]

戊午三十年[羅元年麗五年]春正月羅王以瓠公爲太輔祭太祖宗廟[見羅古志]

乙丑三十七年[羅八年麗十二年]三月羅王以小兒閼智爲太子先是脫解獨坐夜深金 城西始林間鷄聲忽聞怪之使瓠公往視之金色小櫝掛於樹稍白鷄鳴於其下具告現實 直反使取櫝開見中有一小兒姿貌

奇偉脫解喜曰此必天賜我子名曰閼智[國人通稱小兒]以其金櫝出故以金稱姓以鷄 鳴呈祥始林改稱因以國號[見羅古志]

戊辰四十年[羅十一年麗十五年]春扶餘王曷思降于高句麗

丁丑四十九年[羅二十年麗二十四年]九月王崩太子卽位○羅王命阿飡吉門帥兵數 萬進擊駕洛戰于黃山津口見敗而還駕洛乘勝長驅所獲甚衆乃築加召馬頭二城[今居 昌]以禦外寇[見駕洛史]

己婁王[諱己婁多婁王子]在位五十年

庚辰三年[羅二十三年麗二十七年]秋八月羅王薨葬於壤井丘群臣皆曰逸聖[儒理王 長子]雖云嫡嗣然威令不申遂迎婆娑[儒理王二子]爲王國人大悅矣[見羅古志]

丁亥十年[羅七年麗三十四年]春羅王出兵攻駕洛拔加召馬頭二城駕洛王以子居登 爲質於新羅結和親[見駕洛史]

辛丑二十四年[羅二十一年麗四十八年]二月新羅築城於金城東南號曰月城[在今慶 州]遂移都於此[見東史]

辛亥三十四年[羅三十一年麗五十八年]秋八月音汁伐國與悉直谷國爭疆不已遂詣 新羅請決王久而不決以駕洛國王首露年老多知請問首露曰寡人焉能決定乎然其所 爭地皆屬於緣故者音汁伐國可也王然而判決於是羅王命六部饗首露五部皆以伊飡 爲儐而惟獨以漢祇部位卑者爲儐首露大怒命奴體下里[體下里姓名]殺漢祇部長保 齊而歸時體下里奔逃於音汁伐國[今興南]羅王使人索其奴伐國王陁鄒匿而不送王 大怒出兵擊之伐國王率衆詣降悉直[國名]押督[國名]皆從風而出降[見羅古志]

壬子三十五年[羅三十二年麗五十九年]冬十月羅王薨太子立是爲抵摩王

戊午四十一年[羅六年麗六十五年]夏六月麗王以其弟遂成統監軍國事帥軍數千攻 取穢[今江陵]貊[今春川]二國而合軍力攻襲漢玄菟[音都]拔華麗城漢帝大怒乃遣忠

(14)

州刺史馬煥玄菟太守姚光遼東太守蔡諷等伐高句麗攻殺穢貊將帥掠奪寶物麗王聞 之乃使遂成將兵五千拒漢軍陰使精兵三千從其間路盡燒玄菟遼東二城拔之殺首二 千級所獲甚衆矣[見遼東史]

己未四十二年[羅七年麗六十六年]春麗王率鮮卑穢貊伐漢遼東與蔡諷戰於新昌大 破漢軍麗將功曹椽龍瑞兵馬椽公孫輔乘勝長驅追亡逐北斬首百餘級○二月麗王使 穢貊進擊玄菟扶餘王別子尉仇臺與漢軍合幷共謀大破麗軍盡奪粮機[見留記]

乙丑四十八年[羅十三年麗七十二年]春正月靺鞨入寇新羅北境而殺掠吏民且襲破 大嶺柵至于泥河羅王請救於百濟王乃遣五將帥兵合勢擊破逐之[見遼東史]

丁卯五十年[羅十五年麗七十四年]春二月王崩太子卽位

蓋婁王[諱蓋婁己婁王子] 在位三十九年

壬申五年[羅二十年麗七十九年]秋七月麗王弟遂成出獵於倭山與左右共飮作遊貫 那[地名]于臺彌儒桓那[地名]于臺苽支留沸流那[地名]皂衣陽祥等請於遂成曰初慕 本王薨太子不肖群臣以其次子再思欲爲王以其年老讓位其子今王年老然專無讓位 之意願公熟慮之成曰國家以太子嗣位古今之常道今王雖年老嫡子賢哲豈敢有意乎 彌留等告曰弟若賢則以承兄後古亦有之也詎爲自棄乎成默然良久暫點頭而意亦然 之曰於天命奈何左輔沛者穆度知其遂成有異心遂稱病不出焉[見天統史]

甲戌七年[羅二十二年麗八十一年]春麗王右輔高福章奏曰今遂成擅權過度於政不 可且殘忍無道恐將不利於大王之子孫矣殺之可也王曰遂成卽朕弟吾亦老矣將欲禪 位終不聽[見留記]秋八月羅王薨無嗣儒理王長子立是爲逸聖王王置政事堂令臣民 修堤坊闢田野用禁金銀珠玉奢侈焉[見東史]

丙子九年[羅二年麗八十二年]春三月高句麗遂成出獵於質陽遊戲無度七日還處伯 固知其兄之有異心諫曰禍福無門惟人所召今公位高百僚功成甚多當心思忠義已有 禮讓上輔王德下得民心可保富貴禍難不作今遊獵無度恐有危徵招變也遂成曰富貴 歡樂人皆所欲然得其欲者蓋寡矣今吾居勢位然耳目之所好心志之所樂不得肆行焉 能寄其哉竟是不聽[見朝鮮列傳]

壬午十五年[羅八年麗八十八年]七月羅王召諸臣議攻靺鞨皆曰可也惟獨伊飡雄宜 奏曰間者兵革不息百姓不得其所願大王偃武修文以施仁政以從民望王曰善乃休息 兵武○九月高句麗丸都大有地震王憂之及夜夢有一豹嚙斷虎尾召諸臣解此夢奏卜 者曰虎百獸之長豹同類小者意者公族中殆有謀絶王後王不悅謂右輔高福章曰解夢 如此奈何爲之對曰人事作惡則吉變爲凶作善則轉禍爲福今大王使臣以德愛民如子 何傷之有願大王勿憂王喜而解憂焉[見東史]

丙戌十九年[羅十二年麗九十二年]八月麗王出兵襲擊漢遼東西安平縣殺其帶方守 樂浪太守虜妻子掠奪兵機物貨而歸○冬十一月麗王禪位於弟遂成先是右輔高福章

(15)

言於王曰遂成將有反謀請誅之王曰吾旣年老且遂成國家有功將欲意讓福章曰遂成 爲人慓悍無道今日禪位則明日必害大王之後奈何傳位不仁貽患子孫願王熟慮之王 終不聽至是王召謂遂成曰吾旣年老倦于勤且天之曆數在爾躬而況大有功於國家社 稷乎以從民望遂讓位退別宮遂成拜謝承禪卽位時年七十六於是推尊曰太祖大王自 稱次大王[見留記]

丁亥二十年[羅十三年麗元年]二月麗王拜貫那彌儒爲左輔誅右輔高福章章臨死而 嘆曰冤乎痛哉余國祿世臣見其亂賊豈可含默乎王不聽我至此死境天數奈何今王臨 政當施仁德以服臣民反而無道內杜忠臣之諫外受群枉之譖與其無道國之爲臣寧不 如死乃就死遠近聞之莫不流涕焉時王殺太祖長子莫根其弟莫德恐殺之遂自經○七 月麗王左輔穆度稱病不朝以年老退於田閭王以那于臺苽支留爲左輔兼加爵主簿拜 沸流那陽祥爲中畏大夫加爵是皆王之故舊也[見留記]

戊子二十一年[羅十四年麗二年]七月麗王出獵於平儒原白狐隨鳴射之不中乃異之 問於師巫對曰狐妖獸是其不祥況其色白尤極怪異然天不能以諄誨使此妖獸示異自 警若修德愛民轉禍爲福矣王不悅曰凶則吉吉則凶汝以爲妖反以爲福何其誣言太甚 遂殺之[見東史]

甲午二十七年[羅二十年麗八年]二月羅王薨太子立是爲阿達羅王

乙未二十八年[羅元年麗九年]冬十月新羅阿飡吉宣謀叛事覺恐禍及己亡命入於百 濟羅王聞之遣使請出送王不聽羅王大怒出兵擊之王堅壁固守不出數月羅兵糧盡遂 引歸[見羅古志]

丁酉三十年[羅三年麗十一年]新羅置迎日縣開竹嶺路初東海濱有男女男曰迎烏女 曰細烏時迎烏取海藻忽然漂流至于小島爲王細烏尋至小島國王迎以爲后迎烏細烏 卽日月之精至是日月不來天地暗黑羅王大驚使諸臣齊沐盡誠致祭于迎日灣七日始 得日月之明故因以名其郡名其灣迎日也[見羅史]

乙巳三十八年[羅十一年麗十九年]高句麗前王太祖薨壽至百十九歲麗王遂成無道 暴虐明臨答夫弑其王立其弟伯固是爲新大王[先是伯固恐禍及己避匿於山谷間矣]

○[見留記]

丙午三十九年[羅十二年麗元年]春正月麗王謂群臣曰寡人本無君德向者遂成臨政 恐禍及己亡命遠遁忽聞大人之凶音於天倫但極哀摧叩叫矣是時諸臣推戴勸進不得 已據高位豈敢寧乎如履薄氷如臨深淵當仁心善德施政推恩可也大赦改元○先是答 夫之亂次大王之次子鄒安亡命逃避聞大赦令遂還國上疏曰曩者國禍不忍殺身乃遠 逃山谷聞新政布德以罪敢告願大王依法棄市惟命甘受若恕保命骨肉厚恩沒世不忘 矣王憐之封卽拘山瀨婁豆谷二邑爲讓國君召明臨笑夫爲相國太師[見留記]○四月 王崩太子卽位○先是王聞其臣都彌之妻美麗乃召謂曰蓋賢婦志操貞潔然以巧言誘 於幽昏無人之室則不動其心者稀小對曰人情不可測然如臣之妻雖死不變矣王笑曰

(16)

是弄談於是召都彌留宮中使近臣詐衣王服乃微服直抵其家謂其妻曰吾與都彌賭慱 而身今欲私通而來其妻詐稱更衣追應乃陰使侍婢飾粧美麗往而同枕矣其後王知其 見欺大怒以罪都彌矐其兩目置于小舟泛流海引其妻欲姦貞娘曰今者良人已逝妾不 能獨保安敢辭乎然今有月事請待去日王大喜然之貞娘[都彌妻名]遂亡命至海口忽 然船泊於皇城島急趨遇夫[都彌]同奔高句麗[見朝鮮列傳]

肖古王[諱肖古蓋婁王子] 在位四十八年

丁未元年[羅十三年麗二年]春羅王以高興爲文學博士設養士齋自是大興儒化[見東 史]

壬子六年[羅十八年麗七年]冬十一月漢玄菟太守耿臨率大軍欲伐高句麗麗王問於 群臣曰戰與固守孰便乎皆曰今漢恃兵强輕我國小若不出戰則彼謂我怯必數來侵矣 且我國山險水阻此所謂一夫當萬萬夫漢軍雖多於我莫可奈何矣請出師拒戰相國答 夫奏曰漢國富軍强今以精銳乘勝遠鬪其鋒不可當矣且兵多者勝軍少者敗兵家之常 事今漢軍千里餽糧士不宿飽必不能持久若深溝高壘不出數月其勢必窮軍無血刃而 歸矣當此時以兵輕銳絶其歸路追擊必敗漢軍矣王然之堅壁固守漢軍攻之不得數月 不耐飢寒乃引促歸答夫率輕騎追擊至坐原大破漢軍匹馬不得歸虜獲甚多王大喜封 答夫爲坐原君食質山[見遼東史]

己未十三年[羅二十五年麗十四年]夏四月麗王謂諸臣曰官非德進任以寵授故毒流 百姓皆是寡人之不察各其薦擧草澤之賢以匡不逮○九月麗相坐原君明臨答夫卒王 親弔哀慟不已罷朝七日以國禮葬於質山徙居二十五家使守其墓○冬十二月麗王薨 葬於故國原太子男武立是爲故國川王性溫良恭儉聰明睿智臨事得中矣[見留記]

庚申十四年[羅二十六年麗元年]春二月麗王娶提那于索之女爲后[見留記]

甲子十八年[羅三十年麗五年]三月羅王薨無嗣國人迎脫解王孫卽位是爲伐休王王 知風雲之造化水旱豐儉人之邪正是非時人謂之聖哲○是月漢遼東太守伐麗王遣弟 罽順將兵數千拒而應戰見敗麗王親帥兵數萬戰于坐原大破漢軍殺獲甚衆矣[見留 記]

辛未二十五年[羅七年麗十二年]初麗中畏大夫沛者於帛留評左可慮兩人皆以外戚 擅執國柄姿行不義其子弟亦依勢驕泰侵奪人之田宅子女國人切齒腐心怨聲盈路麗 王聞之大怒將欲誅之及至是左可慮等與四椽那謀叛麗王徵兵討之皆伏誅○麗國處 士乙巴素隱居於鴨綠性質剛毅智識淵深晏留薦擧王卑辭厚禮迎之爲相○初王誅叛 臣謂諸臣曰國政委任寵官不用賢能百姓痛怨國家不安是皆寡人不明之所致也願諸 臣各擧賢良以匡不逮於是王聞東朝晏留賢明以禮聘之以爲相國晏留拜謝曰以如臣 之庸愚安敢重責西鴨綠左勿村有一賢乙巴素才器過人於世無雙濳居抱道朝耕暮讀

(17)

以給生活願大王欲治國家徵之試之王大喜使人厚幣禮聘以爲中畏大夫加干臺一歲 中超遷至左相王顧謂巴素曰寡人猥承大業以居民上然智短德薄不治國政矣今先生 深處巖穴怡養心性才德卓越不棄寡人非獨寡人之爲幸於宗廟社稷生民之大益也對 曰以若淺見薄識安敢當命願大王任賢使能行先王之仁政德敎溢于四海天下無不戴 矣王曰善至是貴戚大臣多有忌嫉令國中或有毁相國巴素者無貴賤皆爲夷族自是朝 廷肅然莫不嚴憚矣巴素感其知遇乃明政敎賞善罰惡一毫不錯忠實公事民皆安然中 外無事王召晏留以擧賢賞賜無雙焉[見留記]

甲戌二十八年[羅十年麗十五年]冬十月麗王出獵道中忽見痛哭而問其故對曰家素 貧窮日常傭力以養老母今歲不登專無傭處不得奉母是以哭之王曰寡人爲民父母使 民至此困境皆是寡人之不察乃命有司卽賜衣食撫恤若有鰥寡孤獨困窮之人或阽於 危亡不能自存者卽爲賑貸自每年三月至于七月貸給冬月還輸民皆大悅矣[見留記]

丙子三十年[羅十二年麗十七年]夏四月羅王薨二房卽位是爲奈解王○五月麗王薨 無嗣王后于氏矯詐遺命王弟延優卽位是爲山上王初王薨王后秘不發喪夜往王之弟 發岐濳謂曰今王無嗣願公承位如何發岐不知王薨大責曰天之曆數必有所歸不可輕 說況且婦人夜行豈可謂有禮乎王后大慙不敢復言乃往于延優延優歡迎禮待克盡后 曰王已薨無嗣發岐年長例當可嗣然忘姿矜高無禮太甚是以來此也扶延優直入宮中 而翌日卽位發喪中禮葬於故國川原發岐聞之大怒以兵圍而大呼曰兄死而無嗣位次 及弟禮之當然汝今越次纂位豈非大罪乎延優深處不出三日國人護延優而不從發岐 岐知得其事不成乃率妻子奔遼東見太守公孫度曰我麗王之弟發岐岐弟延優大位纂 立以廢天倫是以不勝忿恚避于貴國願公假兵平亂太守從之出兵擊麗延優使弟罽順 將兵拒戰漢軍大敗發岐大呼罽順而責曰汝今何忍而欲害老兄乎罽順曰延優不讓而 立雖云非義然今兄不忍一時之憤欲滅宗國抑亦思之何面目見兄弟於地下乎發岐不 勝慙悔奔遁斐川自刎而死罽順哀哭以禮葬之還報王不悅曰發岐欲滅國家其罪當死 今反以哀哭是謂寡人而無道乎遂欲殺之罽順泣曰願一言而王后以先王之遺命立大 王然以禮不讓是無兄弟友誼也且弟欲以大王之賢名以禮葬之今反而受責愚恐斷天 倫矣言畢而請誅王虛席而慰諭曰寡人不肖曾不能無所感覺而今聞子言朕之無道太 甚耳願子休責以匡朕之不逮遂以王禮改葬於斐川嶺[見東國通鑑]秋八月麗王築丸 都城[在今滿洲堡北岸]

壬午三十六年[羅六年麗六年]春三月麗王以無嗣祈于山川夢天帝謂曰吾欲汝使少 后[酒桶村女]生男待時勿憂王忽然夢覺喜語諸臣曰夢天諄如此然少后無可奈何巴 素奏曰夢不可測然天感於大王之純誠先欲知之以損虞願王勿憂信待王益喜不忘矣

○秋八月麗相乙巴素卒王甚哀憐而親弔撤朝三日國人莫不流涕焉以高優婁代爲相 國[見三國史]

丁亥四十一年[羅十一年麗十一年]夏四月王出兵攻新羅腰車城拔之羅王聞之大怒

(18)

使利音將六部精兵六千襲擊沙峴城拔之以雪腰車之恥[見東史]○十月麗王聞酒桶 村有一美女[姓名未詳]夜行欲間女曰王命豈敢辭乎然願大王幸有姙子不忘勿舍王 曰諾遂與之結緣爲好從親爾[見東史]

戊子四十二年[羅十二年麗十二年]初麗王后聞小后妊娠陰使人欲殺之曰殘命猶可 殺也腹中王子不可殺不敢近害王聞之召問小后知其確姙喜而甚愛保護后獨益怒終 不敢害焉[見留記]

己丑四十三年[羅十三年麗十三年]十月麗王移都於丸都城

壬辰四十六年[羅十六年麗十六年]三月骨浦漆浦古浦三國合力侵攻新羅竭火城羅 王拜勿稽子爲大將引兵出戰大破斬獲數千級其後論功行賞不參稽子稽子忿然曰如 其仕於無道國寧爲怡養心性遂携琴而入于師彘山○冬十月麗王以少后子郊彘爲太 子改名憂位居[見三國史]

甲午四十八年[羅十八年麗十八年]秋九月王崩太子卽位

仇首王[諱仇首肖古王子] 在位二十年

丙申二年[羅二十年麗二十年]八月靺鞨兵圍赤峴城麗王使軍固守鞨兵不利自退王 帥輕騎八百急逐戰於沙道城下大破之殺獲甚衆矣○時漢平州人千餘戶來服於高句 麗王使處于柵城而慰撫[見遼東史]

戊戌四年[羅二十二年麗二十二年]秋七月王出軍圍新羅獐山城羅王出兵應戰良久 大破濟軍[見東史]

丁未十三年[羅三十一年麗三十一年]五月麗王薨太子憂位居立是爲東川王初王后 欲試其心性之緩急適値出獵時使人截其馬鬣王曰路馬無鬣抑亦可憐爾又使侍者陽 覆羹於衣上亦不怒不責乃知其寬仁厚德可以治國政無事矣[見留記]

庚戌十六年[羅三十四年麗三年]春三月羅王薨群臣以先王遺命立其婿爲王是爲助 賁王[伐休王孫]王臨政無疑愛民如子國人悅服矣[見羅古志]

癸丑十九年[羅三年麗六年]二月羅王以伊飡昔于老爲大將攻取甘文國以其地爲郡

○五月倭兵侵新羅邊境海岸漁之王使大將昔于老將士數千出陣沙道以拒之從風放 火急擊大破賊軍盡燒船舶倭兵赴水盡死所獲甚衆自是倭賊不敢復漁海岸[見東史]

甲寅二十年[羅四年麗七年]八月魏王曹睿遣使修聘於高句麗○九月王崩太子沙伴 幼稚不能攝政諸臣會議迎蓋婁王第二子古爾卽位[見朝鮮列傳]

古爾王[諱古爾蓋婁王二子] 在位五十二年

丙辰二年[羅六年麗九年]春吳王孫權遣胡衛請和於高句麗曰四海鼎沸賊軍蜂起當 此時吳麗兩國結親而合兵力可以滅魏分其地常爲昆弟之國而遂霸天下矣若不然則

(19)

擧兵示威危在朝夕願大王策安決乎熟慮之王默然良久大責曰爾今吳使假託請和內 實恃强矜高壓力宣威語不敬愼罪死無釋遂斬其首送于魏王[見朝鮮列傳]

丁巳三年[羅七年麗十年]秋麗王拜大加爲兵馬元帥將兵數千助魏軍共伐公孫淵[見 魏志]

壬戌八年[羅十二年麗十五年]麗王出軍數萬襲擊遼東西安平原大破之[見遼東史]

甲子十年[羅十四年麗十七年]秋八月魏幽州刺史母丘儉樂浪太守劉茂朔方太守王 遵各帥精軍合勢共出玄菟進軍伐高句麗王率步騎二萬戰於沸流水上大破魏軍斬首 三千級又引兵逐北戰於梁貊谷大破之斬二千餘級顧謂將卒曰以魏大軍反不如我小 兵且母丘儉魏國名將而今乃知其無足爲也王親帥輕銳五千追擊大呼曰丘儉之殘命 懸於我手不如速詣降而保殘命丘儉不勝憤心令軍中曰兵陷之死地而後生願士卒樂 死極力以雪憤恥吾之所願也遂臨戰士卒樂死急攻大破麗軍麗王乃帥千餘騎遁奔於 鴨綠原○冬十月母丘儉乘勝長驅席捲之勢而攻陷丸都城麗王出奔丘儉使將軍王軒 急追麗王遁南沃阻至竹嶺顧後士皆散亡惟獨東部密友侍側奏曰今追軍甚迫勢不得 脫臣當收合散卒決死拒之願王避匿保身王然之從其間路得脫聚合散兵而謂衆曰若 有能救密友者厚賞加爵下卒劉屋句出班奏曰臣雖無勇願欲救其命王喜而許之屋句 直走見密友仆地大驚左手把戟右手拔劍揮之大呼負還王股枕密友慰撫涕泣長嘆曰 朕受天命竭力以勞萬民今乃至此是乃寡人之罪奈何頃之密友卽蘇與之問路逃避轉 顚兢兢魏軍追後不已計窮力盡不知所爲會東部人紐由進曰今兵勢危迫徒待坐死不 可臣請詐稱降犒饋魏軍乘暇窺隙刺殺其將矣願王隨時奮擊決勝王從其計於是紐由 詐降於魏軍曰寡君得罪於大國遁至海濱今將請詣降先遣小臣以致不腆之物欲見將 軍魏將大喜受降紐由藏匕於食器卽引乘隙刺胸而俱死魏軍大驚潰亂王乃分三道進 兵急擊大破魏軍殺獲甚多遂還都論功行賞封密友采臣谷靑木使劉屋句采鴨綠杜訥 河原贈紐由九使以其子多優爲大使[見三國史]

丁卯十三年[羅十七年麗二十年]春二月麗王以丸都城經亂太多移都於平壤城○五 月羅王薨弟卽位是爲沾解王王拜謁宗廟追尊先考骨正爲神葛文王[見東史]

戊辰十四年[羅元年麗二十一年]九月麗王薨太子然弗立是爲中川王葬於東川原國 人莫不哀痛殉節者甚衆伐柴以覆其尸故名其地曰柴原[見留記]

己巳十五年[羅二年麗元年]春羅王使伊飡于老引兵數千攻沙梁伐國滅之○夏四月 倭遣使葛耶古修聘於新羅王使于老爲儐與聘使戲談早晩以汝王與妃俱爲奴婢倭使 歸告倭君聞之大怒命將軍于道朱君率兵五千進攻新羅欲雪向日之憤恥羅王使于老 爲先鋒出戰良久倭將捕干老燒殺王大驚失色請救於濟王遣將士二千合勢大戰大破 倭軍盡燒其營[見羅古志]

己卯二十五年[羅十二年麗十一年]十二月麗王出獵於杜訥魏將尉遲楷襲擊之麗王 使精兵五千戰于訥谷大破魏軍斬首二千餘級[見留記]

(20)

庚辰二十六年[羅十三年麗十二年]正月王衣紫大袖袍靑錦袴金文花鳥飾冠素革帶 烏草履高坐於南堂南面而聽政治國令國中設置六佐平一品率內臣佐平掌宣納事內 頭佐平掌庫藏事內法佐平掌禮義事衛士佐平掌宿衛事朝廷佐平掌刑獄事兵官佐平 掌兵馬事又命達率恩率德率扞率奈率將德施德固德季德對德文督武督佐軍振武克 虞[一品達率二品恩率三品德率四品扞率五品奈率六品將德七品施德八品固德九品 季德十品對德十一品文督十二品武督十三品佐軍十四品振武十五品克虞]○[見東 史]三月倭遣使修聘於新羅于老妻欲報夫讐而請於王使倭使饗于私家及其蒲醉使人 捕捉燒殺[見羅古志]

辛巳二十七年[羅十四年麗十三年]冬十月羅王薨無嗣國人迎助賁王婿金味鄒[閼智 七世孫]卽位是爲味鄒王○冬十一月王布行犯贓法官人受賂及貪盜者三倍徵出禁錮 終身矣[見東史]

癸未二十九年[羅二年麗十五年]三月羅王幸於黃山存問貧窮年老不能自保者而賑 恤焉[見羅古志]

乙酉三十一年[羅四年麗十七年]秋八月王出兵攻新羅烽山城城宰直宣率將士二千 應戰良久大破王軍逐之羅王以直宣爲一吉飡厚賞賜之[見羅古志]

庚寅三十六年[羅九年麗二十二年]冬十月麗王薨太子藥盧立是爲西川王爲人寬厚 慈仁國人愛戴焉○是時羅王曰宮闕不爲嚴莊不可以治民改築宮室群臣諫曰兵革未 息又彈民力不可也王竟不聽矣[見東史]

庚子四十六年[羅十九年麗十年]冬十月肅愼侵寇於高句麗掠奪物貨屠殺吏民麗王 令諸臣曰寡人才德不贍威令不伸故隣敵數侵各擧謀士猛將以拒來寇皆曰大王之弟 達賈多有勇力智略可以爲國家柱石王然之以達價爲大將帥輕銳三千使伐肅愼襲擊 檀盧城拔之殺其酋長六七部皆詣降以爲屬縣王大喜封達價爲安國君內外兵事皆決 使統監梁貊肅愼諸部都督[按後漢書曰肅愼卽巴婁西接大海南接沃阻北不知其所極 地形多險人形似扶餘言語用異遼東今滿洲遼西卽肅愼檀君朝鮮箕子朝鮮時中爲屬 國其後漸次開拓東北遊渡入鴨綠江谿谷今咸鏡道]○[見留記]

壬寅四十八年[羅二十一年麗十二年]九月王出兵遊擊新羅進圍槐谷城羅王使一吉 飡良質將兵拒而逐之

癸卯四十九年[羅二十二年麗十三年]三月王縫衣女工送于日本倭君使使修謝日本 衣服飾着自此始焉[見東史]

甲辰五十年[羅二十三年麗十四年]二月王命王仁論語七卷千字一冊送于日本倭君 遣使厚禮謝曰往年惠送女工以護鄙邦貴國之厚莫厚之德澤一筆難記今者又送文學 以曉愚眛開明知識使此鄙邦大王之恩德與天地而不忘矣乃敎民衆使受經書日本文 學自此始焉[見東史]○新羅牟梁人孫順家素淸貧與妻日常傭力以養老母有一小兒 每奪母饌順謂妻曰老母年高不能久養吾夫婦俱存年少兒又可産乃負兒欲埋醉山掘

(21)

地得鍾怪之試撞出聲淸遠妻曰得此奇物亦是小兒之福不埋取鍾負兒共還懸家撞之 聲聞數里王聞之謂左右曰此是吾國之奇寶昔郭巨埋子得金今孫順埋子得鍾人不同 而物亦不同然天感誠孝一也乃命賜宅一區歲給米五十石復其家而闡揚焉[見羅古 志]冬十月羅王薨助賁王之長子昔儒禮立是爲儒禮王

丙午五十二年[羅二年麗十六年]春王遣使於新羅請和親十一月王崩太子卽位○十 二月麗王引兵伐帶方帶方請救於濟王曰帶方朕之舅甥國遂出師救急乃修阿且[音 底]城蛇城以拒之麗不敢侵犯矣[帶方今黃海道東京畿道西或云在遼東未詳孰是]○

[見朝鮮列傳]

責稽王[諱責稽古爾王子] 在位十二年

壬子六年[羅八年麗二十二年]春麗王薨太子相夫立是爲烽上王○麗王卽位叔父安 國君達價及其弟咄固以誣罪殺之國人見其特大功臣無罪被殺痛嘆曰肅愼梁貊之難 微安國君吾等何以免禍生存乎遠近莫不流涕焉○秋八月燕將慕容廆侵寇高句麗至 故國原欲掘西川王塚役夫暴死壙內樂聲震動燕將恐有鬼神而遁走頃之燕將乃引兵 急進擊入城麗王出奔避於新城行至鵠林燕兵知其王之逃避急追逼城新城宰高奴子 [新城宰北部兄]率五百餘騎急擊大破燕軍斬獲甚多自是燕兵不敢復侵矣王大喜加 爵奴子封鵠林君[見遼東史]

丁巳十一年[羅十三年麗五年]春伊西古國攻新羅金城羅軍拒而應戰不能克而見困 忽然大軍來助皆竹葉充珥與羅軍合力大破敵軍逐之不知去處矣或告曰臣見竹葉數 萬散在於味鄒王陵王怪之問於諸臣皆曰必是先王知勢危急驅出神將神兵陰助兵力 而大捷也王然之因以號曰竹長陵[見羅古志]

戊午十二年[羅十四年麗六年]秋漢軍貊人襲擊王親帥兵馬拒守應戰爲敵所害數月 不豫而崩太子卽位○麗王改築宮室欲華麗太甚群臣諫曰浚民之膏澤侈麗爲甚百姓 入於塗炭行者縮眉道路以目恐爲國家之存亡可立而待矣願王熟慮之王大怒詰責曰 今鄕等誹謗寡人以要百姓之譽耶終是不聽諸臣知其王之不悛乃糾合國民而共謀欲 廢其王更立新王而未果焉○冬十月新羅人印觀爲綿布商於市署調以穀換買綿布而 歸家忽然飛鳶攬綿而墮於印觀之家觀拾去謂署調曰鳶攬汝綿落於吾家今吾返還署 調曰鳶攬與汝乃天數吾何受乎曰然則汝穀返送曰吾汝賣買經過二日是何言也卽以 穀屬觀固辭不受兩人相讓幷棄故掌市官以聞上闕王聞之嘉其善行幷賜爵[見羅古 志]○十二月羅王薨助賁王孫[今王之侄]立是爲基臨王

汾西王[諱汾西責稽王子] 在位六年

庚申二年[羅二年麗八年]高句麗自二月至七月久旱不雨人民飢渴至於相食是時宮 役未了男女十五歲以上皆爲徵用罷力而食乏流離者不可勝數相國倉助利極諫曰天

(22)

災多而年不登民失所而流四方老羸轉于溝壑孤幼號於道路是誠畏天憂民當恐懼反 省修德施仁今大王尙不慮此驅馳飢民脅役土木是其爲民父母莫大乖戾似此無已隣 境强敵乘弊來侵則社稷生民何以保乎願大王熟慮之王怒曰王者民之所瞻宮室若不 壯麗威令不伸是故宮室華麗雄莊可以行令今卿毁遏朕之意思欲干民之頌譽乎對曰 爲君而不恤飢民者不仁也爲臣不諫其君者不忠也今臣愚居相國爲君爭諫臣之所職 當然豈敢要譽哉王笑曰相國爲民而不愛身命乎助利知其王之不悛且恐禍及己與群 臣共謀欲廢主乃遣北部祖弗東部蕭友等以物色訪乙弗[西川王孫]乙弗父咄固被誣 奪命避禍出遁爲人之雇傭終爲鹽賈顔色焦悴形容枯槁至是蕭友等到于沸流河邊訪 見乙弗初乙弗遁至水室村爲陰牟雇傭晝常督樵伐採夜則投石草澤以禁鳴蛙之亂聲 故不耐其苦勞乃去東村再牟爲賣鹽雇羈寓於江東村其主老嫗請鹽乃給斗鹽加請不 許嫗挾鹽怒脫履濳置于多鹽中而去矣頃之嫗反誣曰汝何盜履耶言爭而去訴鴨綠宰 宰召乙弗伏笞而取鹽報償履價乙弗不勝痛冤而人皆不知其王孫矣蕭友等卑辭厚禮 曰今國王無道相國與諸臣同議廢之聞王孫乙弗恭儉仁厚可承大業遣臣等來迎矣乙 弗有疑曰余野人非王孫諸君誤訪更覓如何蕭友曰王孫賢聖仁明聞於天下故從民望 而來願勿疑束裝弗遂許而歸之助利大喜迎拜濳匿於烏貊南之家旣而廢其君相夫迎 立乙弗是爲美川王○先是麗王出獵於猴山之陽助利從之陰謂衆人曰與我同心者冠 揷蘆葉與我不同者脫冠衆皆蘆葉乃知其衆心遂廢王幽處別宮以兵圍之王不勝忿鬱 乃自殺二子亦從而死葬於烽山原[見留記]八月羅王巡狩存問長老贈差旨召鰥寡孤 獨而賑貸之祭太白山自是威令遠播樂浪帶方皆來朝修貢焉[見朝鮮列傳]

壬戌四年[羅四年麗二年]秋九月麗王率精兵三萬襲擊玄菟斬首千餘級虜獲甚衆矣 [見遼東史]

甲子六年[羅六年麗四年]春二月王帥數萬兵襲擊樂浪西縣大破之○冬十月樂浪太 守遣刺客黃倡郞[本新羅人亡命入于樂浪]入于百濟每日市中劍舞國人圍觀其妙術 王聞之召入請劍舞倡郞近侍側一場劍舞刺胸弑之曰余爲樂浪報仇遂伏誅國人梟其 首裂其肢而徇○王旣崩太子幼稚不能攝政故國人迎仇首王之子比流卽位[見濟史]

比流王[諱比流仇首王子] 在位四十年

庚午六年[羅十二年麗十年]五月羅王薨無嗣群臣會議角干[官名]于老之子訖解雖 幼亦有大人之德迎而卽位是爲訖解王先是于老常稱曰訖解爲人特秀心志明敏異於 凡人將興吾家必此兒歟[見羅古志]

辛未七年[羅元年麗十一年]春三月羅王欲報父讐親率精兵數萬伐倭命諸將襲擊深 入倭兵從風而靡乘勝長驅所到處殺掠無數其鋒不可當殆若秋風落葉倭將大驚詣降 謝罪請和遂引兵而還[見東史]

(23)

壬申八年[羅二年麗十二年]春二月倭國大畏羅强而欲爲和親遣使說羅王曰臣聞脣 亡則齒寒方今晉兵强大數侵邊境寡固不可以敵衆弱固不可以敵大若倭國亡則羅爲 次矣兩國結婚和親永爲昆弟之國則彼不敢動兵犯寇矣願大王熟慮之王終不聽怒而 大叱曰朕與讐國安得結婚和親欲使爾邦無有孑遺矣倭使恐禍及己亡命歸報倭君大 驚大怯復遣辯使說羅王曰古語云見嫌而不苟免見恥而不苟雪且小怨不捨大怨必生 故明主不以睚眦之怨不困人於厄今大王帥數萬之衆欲雪先王之恥是乃人子之常情 然大王之先人不卽王位而卒今爲欲報匹夫之讐而以苦萬民竊爲大王不取也臣聞泰 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衆庶故能明其德此聖帝 明王之所以無敵也明主衆庶猶爲不却況邦國乎今乃婚姻從親而爲一則大王之國强 益强而富益富倭邦弱得强而殘得存矣是乃無異於錦上之添花飢兒之得乳負强恃富 深拱揖讓則孰能害之以强乘富深入攻伐則孰敢不服矣願大王莫如婚姻而和親矣羅 王默然良久從其言而乃以阿飡急利之女爲公主遂許婚而和親[見三國史]

菊史曰父母之讐不共戴天今王訖解角干于老之子往年于老被害於倭大有仇讐釋仇 忍羞許婚結親何哉昔夫差夷狄之君也越人殺其父故[夫差吳王吳攻越時越人殺其父 闔閭]猶志復讐朝夕臥薪嘗膽每出入使人呼曰夫差而忘越人之殺而父耶如此十餘年 復讐乃已[夫差大破越于夫椒]訖解非特羞夫差抑亦似魯莊乎

[昔齊襄公殺魯莊公之父不志復讐與齊結婚和親會盟此是大失子道故春秋譏責著忘 親之罪也]

戊寅十四年[羅八年麗十八年]冬十二月晉平州刺史崔毖降于高句麗先是崔毖遣使 說麗王及段氏宇文曰今慕容廆[按漢史以眞藩玄菟爲平州都尉使崔毖守之臨屯樂浪 爲東部都尉遣將守之人民不從漢法立慕容氏爲王]淫虐無道上下離心急擊勿失三國 從之合其兵力進攻棘城廆堅壁不出乃遣使持椎牛旨酒以犒宇文軍二國軍大疑有異 謀引兵各歸宇文大將悉獨官進曰二國兵雖歸吾獨能攻取遂引軍急擊廆以其子皝爲 將軍長史裴嶷爲先鋒各帥精兵五千廆親帥輕騎進擊其後大破獨官崔毖聞之遣其兄 子燾謂獨官曰方今之勢迫急降乃上策走乃下策遂引兵隨之毖乃棄家人而與其輕銳 出奔降于麗而保命以其子仁留鎭遼東府以麗將姜璞據河城吏民皆安堵如故於是廆 遣將軍張統襲擊遼東河城皆拔之俘虜其衆引歸棘城麗王更起將士進攻遼東廆以慕 容翰爲元帥以慕容仁爲裨將以拒麗軍[見東國通鑑]

庚辰十六年[羅十年麗二十年]春麗王發兵伐遼東太守出兵逆之大戰大破麗軍[見遼 東史]

丁亥二十三年[羅十七年麗二十七年]九月佐平優福叛據北漢城王聞之出軍討之伏 誅[見東史]

辛卯二十七年[羅二十一年麗三十一年]二月麗王薨太子斯由立是爲故國原王 壬辰二十八年[羅二十二年麗元年]春三月麗王如卒本祭太祖廟[太祖朱蒙]令群臣

(24)

曰方春和時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樂惟吾百姓鰥寡孤獨困窮之人或阽於危亡莫之 省憂爲民父母將何如乃使人存問賑恤民皆悅服矣[見留記]

甲午三十年[羅二十四年麗三年]春麗王增築平壤城以備遼東侵寇焉[見留記]

壬寅三十八年[羅三十二年麗十一年]八月麗王重修丸都城又築國內城○冬十月燕 王慕容皝徙都龍城乃伸威令將軍慕容翰請於燕王曰先取高句麗次滅宇文[國名]然 後圖伐東晉燕王大喜曰麗國有二道北道南通太子河東接佟家江野多平闊南道北高 摩天嶺東出石門嶺西有鳳凰城地多險固願將軍移兵先擊北道翰奏曰大王之計過耳 平野易受敵故堅甲利兵應爲固守險嶽敵不易侵故應不豫備矣臣當帥精兵先擊南道 則北道戍卒應皆望風奔救矣當此時王以輕銳從其間路襲擊北道則縱彼强兵腹背已 潰力分如何如此則必破麗國矣皝從其計翰率精銳四萬徑入南道攻襲之麗王使弟武 將士五萬以拒南道親率羸兵以備北道翰之將卒犯其前南而戰於木底城燕王使王寓 攻其後北戰于河南麗軍大潰燕長史韓燾斬麗將阿弗和度加乘勝逐北遂圍丸都城麗 王單騎出遁入斷熊谷燕將慕容埿追之不及遂捕麗王母周氏及王妃而歸留陣中是時 燕將王寓等戰於北道麗軍皆敗走皝亦追不及遣使招王曰今不詣降吾且屠殺麗王終 不出皝將欲還軍韓燾奏曰久留此地不可且今麗王遁匿吏民散伏山谷必是糾合收其 散卒猶能作亂矣請掘其前王[今麗王父美川王]塚載其尸擒其生母而還以恩撫慰必 使麗王入朝然後反其尸還其母可也皝然之盡收寶貨俘虜男女五百餘人燒其宮室毁 其都城幷載亡父存母而去[見渤海史]

癸卯三十九年[羅三十三年麗十二年]春二月麗王遣其弟武入燕謝禮請和親燕王遂 還送其尸以謝姑留太后爲質○秋七月麗王遂遷都於平壤東黃城[見留記]

甲辰四十年[羅三十四年麗十三年]二月倭遣使請婚於新羅王不聽遂絶和親○冬十 月王崩群臣會議從其民望迎汾西王長子契卽位[見三國史]

契王[諱契汾西王長子] 在位二年

乙巳元年[羅三十五年麗十四年]正月麗王使使持節謝於燕卑辭厚幣請還太后燕王 許之使殿中將軍刀龕送還太后答其謝禮[見渤海史]

丙午二年[羅三十六年麗十五年]九月王崩比流王二子近肖古卽位○時倭兵入寇於 新羅風島進攻圍金城王出兵欲急擊之伊伐飡姜世進曰今倭賊乘勝遠到其鋒不可輕 矣臣聞千里餽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士不宿飽今倭賊食糧必有其後願大王假臣奇兵 三萬從其間路絶其糧道王當堅壁不出深溝高壘則不過十日彼必糧盡內亂因其勢而 急攻則必破倭賊矣王悅而然其計倭兵果糧絶而退路以姜世爲車騎將軍帥精銳追擊 大破倭賊於塞外斬首千餘級虜獲甚衆矣[見羅古志]

近肖古王[諱近肖古比流王第二子] 在位二十九年

참조

관련 문서

性别

19) 是故人物之生也 其得陰陽之正氣者爲人 其得陰陽之偏氣者爲物 人旣得陰陽之正氣 則其氣質之通 且明可知也 物旣陰陽之偏氣 則其氣質之塞且暗可知也 然就人物而觀之

2008 年2月

은 玆에 我朝鮮의 獨立國임과 朝鮮人의 自主民임을 宣言하노라 此로써 世界萬邦 에 告하야 人類平等의 大義를 克明하며 此로써 子孫萬代에 誥하야 民族自存의

燕王盧綰反, 入匈奴, 滿亡命, 聚黨千餘人, 魋結蠻夷服而東走出塞, 渡浿水, 居秦故空地上下鄣..

평택시 평택시 일반근린 다인다색(多人多色) 국제도시, 신장동 포천시 포천시 일반근린 새로운시작, 신(나는) 읍(邑) 만들기!. 부천시 부천시 일반근린 '펄벅의

명말 이래로 중국화단을 지배해온 남종화법이 화보류를 통해 수용되면서 사의적이 고 서예성이 강조된 화풍이 크게 대두되어 사군자화의 구도나 기법에도 많은

– 표준품셈: 노무 또는 장비를 사용하여 무엇을 만드는데 필요한 단위당 노무 및 장비의 능력, 재료량을 구분하여 집계하는 물량 산정표로서 공사의 단위당 비용, 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