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義只能獲得表層的結果,而對「地方」的研究,除了對居民表層「空間型態」
的瞭解外,重要的是深層「生活世界」經驗的察覺,而這部分是個人的、體驗 的與認知的,是需要深入現場觀察與互動所能獲得的。
而對於「地方」的研究,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注重課題,但地理學對地方 的研究通常著重在地方感(sense of place)、地方意象(place image)與地 方歸屬(place attachment) ,所謂「地方意象」為對某一個地方或區域的一 種心理圖,是個體對一事物停留在腦海中的圖像,而隨著個體經驗的累積,將 對此一圖像不斷的重新組織,不過一個人對一個地方的情感或概念,不一定必 須建立在親身經驗的層面上,也就是說意象的成形並不一定必須親自到過一個 地區才會產生,它通常也會受到媒體的影響,如電視、電影、藝術、繪畫、文 學作品、地圖,民間傳說,或是經由他人的經驗描述等等而產生,其中大眾傳 播媒體對地方意象的塑造更具關鍵性的影響,而這也代表了一般大眾對地方的 印象,這樣的印象通常直至個人親身經歷才會改變,因此,地方意象是可以透 過實證研究的普查或問卷取得,但是「地方感」卻是與個人居住狀況緊密相關 的,因此每個人與其出生及成長的地方、現在生活的地方及曾經有暫居經驗的 地方,這些都會跟他對地方的意識關連起來,形成一種非自覺的意向,這種「地 方感」的獲得顯然必須透過現象學的方法進行探究,至於「地方歸屬」則可視 為一種行為,是人經驗環境後產生的行動,而對地方的歸屬與依附背後的動力 就是地方感,促進的因素就是時間(如圖 1-10) 。
Mor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