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北京條約》,1860 年大清政府於第二次英法聯軍後在北京分別與英國、法國、俄國各自簽訂的 戰敗條約。與英國簽訂的條約中,主要提及了割讓九龍半島、增開通商口岸、合法招募勞工出洋 工作……等。資料來源:江柏煒,《閩粵僑鄉的社會與文化變遷》,頁 17。
33 畢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1840-1907),曾於 1863 年前來臺灣,並於 1865 年抵達 在安平一帶擔任海關關務人員,此工作僅擔任一年的時間。1870 年,他因病返回英國,偶遇當時 的海峽殖民地總督 Sir Harry St George Ord (任期 1867 年至 1873 年),獲邀前往海峽殖民地擔任中 文翻譯一職。有鑑於其語言與仲裁能力,畢麒麟於 1877 年成為第一位華民護衛司,也是首位得以 用流利中文溝通的英國官員(包含部分方言) 。在擔任職務期間(1877 年至 1889 年),他致力於 消除販賣苦力所產生的社會問題,同時對於妓女與賣淫問題加以管制,也時常擔任華人衝突的仲 裁者。他同時被任命為社團註冊局負責人。他清楚認知到要真正得以管控華人,就需要對祕密會 社進行控制。由於其對於祕密會社的過度干涉,導致 1887 年 7 月 18 日,一名潮州籍工人 Chua Ah Siok 以請願名義襲擊了畢麒麟,由於傷勢始終無法康復,他於 1890 年正式退休。今日新加坡 人留有一條以他命名的街道──畢麒麟街(Pickering Street)。他曾出版“Pioneer in Formosa- Recollections of Adventures among Mandarins,Wreckers, and Head-hunting Savages, London, 1898”一 書,是臺灣史的重要著作。資料來源:Singapore infopedia──William A. Pickering,
More...
Read more